在北方,秋收的喜悅后,農戶常要面臨這個兩難選擇:秸稈,咋整?燒吧,污染環境會被處罰;不燒吧,還不知道咋處理。在擁有2億多畝耕地、糧食產量全國居首的黑龍江,秸稈難題更為凸顯。這些年來,一到秋冬季節,當地常因秸稈焚燒備受關注。
平心而論,為解決秸稈難題,黑龍江下了大氣力。
招數不可謂不多。全省秸稈禁燒工作會年年開,幾位省領導坐鎮;農業、環保、公安等十多個部門聯動禁燒;還出臺了最嚴秸稈禁燒令。一位基層干部坦言:“駐守、巡查、監控,每年都如臨大敵。”力度不可謂不大。干部管控不力問責,焚燒秸稈者嚴懲。
然而,高壓之下,禁燒區內,仍有煙火。今年10月底、11月初,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秸稈露天焚燒現象。一些路段濃煙滾滾,能見度不足20米,車窗緊閉仍能聞到味道。
秸稈年年禁燒年年燒,癥結何在?
以往,秸稈可做柴燒、能喂牲口,不是包袱是寶貝。產銷基本平衡,不成問題。但隨著農村生產生活水平的提升,更便捷、更高效的燃料、飼料得以普及,秸稈不再吃香。產銷失衡,問題來了。
直接還田?黑龍江冬季漫長,秸稈腐爛遲、發酵慢,不好使。拉走賣掉?一者很多農戶不知銷路,二者打包、運輸成本不低,不劃算。于是,一燒了之,成了農戶無奈而現實的選擇。
對于秸稈,不能一味的堵住農民的出路,關鍵還是要以“疏”為主。
金格瑞做為顆粒機廠家,其中的顆粒機生產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首先將秸稈利用秸稈粉碎機粉碎,之后進行烘干,然后再利用秸稈顆粒機將秸稈進行制粒。并且整套設備價格不高,易于接受。
秸稈,是錯了位的資源。打通農業社會化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,黑龍江每年上億噸的秸稈,就是一座有待深挖的富礦。多一些設身處地的農民視角,多一些切實可行的制度設計,昔日的老大難或許真能成長為多贏的新產業。